走着陪着错过着

本文已影响1.54W人 

  在少年宫、早教机构等地,随处可见陪着孩子一起上课的家长们,这种“亲子同堂”、“亲子共学”的现象在今天显得尤为普遍。更有甚者,孩子入学之后,每晚做作业都要家长陪伴、纠错,一旦离开了家长的监督就无法专心学习,甚至错漏百出。

走着陪着错过着

在少年宫、早教机构等地,随处可见陪着孩子一起上课的家长们,这种“亲子同堂”、“亲子共学”的现象在今天显得尤为普遍。更有甚者,孩子入学之后,每晚做作业都要家长陪伴、纠错,一旦离开了家长的监督就无法专心学习,甚至错漏百出。

不少教育专家认为:陪读,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现有教育方式的失败,折射出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教育方式的诸多弊端。但现实生活中,陪读家长又确有其自身的目的和苦衷。在陪读风气盛行的今天,家长该如何面对是否陪读的两难选择?又该如何避开陪读弊端,帮助孩子斩断依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现身说法:陪读,究竟是爱还是无奈?

一封来自读者家长的信:   编辑老师们好,我是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可是,新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我就发现原有的生活节奏完全乱了套:女儿每天带回来的家庭作业中,从解释题目、听写字词到检查作业,大部分内容都需要在家长辅导下才能完成,为了孩子的学习,我晚上和周末不得不陪着孩子做作业、复习、预习,成了名副其实的“陪读”。

本来职场妈妈就周旋在工作与家务中分身乏术,现在还得匀出时间来陪孩子学习,累得苦不堪言;更头痛的是孩子也由此养成了依赖的习惯,非得我陪她才肯写作业,长此以往,又谈何培养她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时下孩子身边的“陪读之风”,编辑将这封家长来信贴到了亲子论坛上,谁知一经发布即引发家长们的热烈讨论,原来,陪孩子学习现今俨然成为了家长每晚的“必修课”。

虽然陪读现象十分普遍,但家长们的观点却各有不同,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支持方:   陪读=有效辅导  孩子掌握知识的关键本来就在于重复学习,加深印象,单凭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又何谈加深印象?晚上陪孩子一起写作业,一来是对白天所学知识的巩固,二来又可及时查漏补缺,一举多得。

——珊瑚猫  谁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的家长每晚都在家陪读,我又怎能放任不管?再说孩子年龄还小,容易散漫分心,有家长在旁监督,确实能起到约束的作用,有助孩子专心学习。

——布布妈妈  反对方  陪读=事倍功半  布置需要家长辅导完成的功课、要求家长检查作业……简直是老师将辅导的责任转嫁到了家长身上,这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认为白天不用认真听课,反正不懂做的作业回家还可以问爸妈。

——天使宝贝心  陪读是一件苦着孩子累了家长的事情,本来工作和家务就两头繁忙,现在还要兼任孩子的家庭教师,孩子的作业每天不断,家长的时间就被绑定限制住了,想忙点自己的事情都不行,确实非常头痛。再说我们也不是专业教师,低年级还勉强应付得来,将来课程深了,试问家长又能陪读到什么时候?

——sweetlinda   现象热析:陪读现象的始末因果

辛 巴  无可否认,在现今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制度下,陪读之风确实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幼儿阶段陪着孩子上兴趣班、早教课,到小学甚至中学阶段陪着孩子读书学习、监督辅导,似乎要想做一个爱孩子、负责任的家长,就无论如何做不到放任不管,逃不开陪读的“使命”。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长都被绑在了孩子的课桌前?陪读成风,究竟是学校的责任、社会的选择,还是家长自身的原因?针对陪读现象的始末因果,儿童心理学博士、广州津心教育公司顾问专家吴海勇老师给出了这样的解答——

在以往人们的印象中,“家长陪读”仅限于一些学习上的特殊情况,比如留学海外、低龄特招的“小大学生”、缺乏自理能力或学习能力的学生等等。

但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孩子小小年纪就已肩负拔得头筹的重任,所以陪读现象也渐渐呈现出低龄化、普遍化等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家长陪读以辅导孩子更好地完成作业、掌握知识这一方式,为越来越多的父母和学校所接受,甚至以此作为提高巩固孩子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

究其根源,陪读热的衍生辐射,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社会原因  社会竞争激烈——知识对于个人是否成功的影响日益加重,人们对学历和能力的追崇也辐射到家长身上,为了帮助孩子打好基础,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不得不纷纷亲自上阵督促孩子学习,以免将来在社会竞争中被淘汰。

教育效果功利化——广告和传媒不停鼓吹各种迅速、明显的教育效果,只重视掌握的学习内容多海量、多艰深,而不顾知识基础是否扎实、学习方法是否科学,使得教育风气日益急功近利,孩子学习起来愈来愈困难吃力。  学校原因

教育制度僵化——应试教育体系下,学校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往往出现很多超纲、超前学习的内容,授课时间被不断挤压,学生在课外不得不另外花大量时间消化课堂上的知识,家长也只好甘当“课外辅导老师”。

盲目追求成绩——学校为了提高成绩、培养尖子生,对学生常常实行高标准、高要求,一方面出现超常教育、特长教育以迎合家长需求,另一方面又将自己的辅导任务推给家长,以求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家长原因  家长过度关注——独生子女政策施行以来,许多家长都存有“输不起”的心理,认为孩子将来必须成功成材才能获得幸福,于是爱子心切的家长便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帮助孩子成长。

家教态度所致——家长对孩子存有不信任的心态,认为只有自己锁定孩子的时间、监督孩子的学习,亲力亲为地悉心辅导,孩子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中国家长传统的牺牲心理和保姆心态,又使得父母甘于为孩子奉献一切。

专家解读:陪读是一把双刃剑  崔华芳  虽然陪读热的衍生发展有各种各样的因素,许多家长最终也主动或被动地投入到浩浩荡荡的“陪读大军”中,但事实证明,并不是任何孩子、任何情况都适合陪读,而不同方法、不同侧重的陪读也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学习效果,皆因陪读形式有利也有弊,家长需明白孩子的自身情况和现实需要,理智分析陪读是否适合孩子,从而决定要不要陪读、如何去陪读。

陪读的优势  陪读热之所以蔚然成风,自然有其好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低年级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身心发育不健全,自控能力差,自学能力不强,所以陪读有助于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引导和鼓励孩子采取正确的方法去学习,从而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学习。同时,家长陪读对于孩子专注力及自控力等良好品质的培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一般而言,老师主要通过作业和考试检验孩子的学习效果,无法在课堂以外对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时及时释疑。陪读则正好填补了这一项空白,使家长能够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孩子学习中出现困难时帮助孩子更好地和老师沟通互补,巩固孩子的学习成绩。

形成良好的亲子互动——家长陪读本身也是一种亲子活动,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家长和孩子增进亲子感情,其无形的“家庭支持系统”也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陪读的弊端  陪读虽然有一定优势,但如果家长毫无策略、盲目过度地陪读,反而弊多利少:   让孩子丧失自主学习的乐趣——家长陪读,使学习不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孩子玩疯了,有家长来催促;作业做错了,有家长来检查;作业不会做,有家长来指导……最终导致孩子渐渐把学习看成家长的事。

一旦孩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学习目标就发生了变化,学习也随之变成一项任务、一种负担——这就是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学习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原因。

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孩子知道家长会在旁指导和帮助自己学习,做作业时就会越来越不自觉,从而出现粗心大意、拖拖拉拉、不愿独立思考等不良习惯。还有些家长在陪读过程中不断数落和批评孩子,反而造成孩子情绪低落,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这些消极学习体验的累积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反过来又影响孩子的学习。

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许多家长因为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孩子的身上,期望值不知不觉越来越高,结果导致孩子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旦家长的要求总是超越孩子的实际能力,孩子就会反感和产生抵触情绪,表现出逆反、焦虑、烦躁、厌学等心理。

容易养成心理依赖——如果孩子长期习惯于家长的陪读,还容易影响孩子的人格独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孩子习惯了事事依赖家长,他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心理断奶,不知自己从何学起、为何而学,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习效果而言,这种依赖和惰性甚至会掩盖孩子的真实成绩,反而影响其将来的发展。

家教支招:抓大放小,细说陪读的技术与重点  姚 远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适度的陪读有利于其快速融入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但学习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明智的家长应该走出陪读误区,掌握陪读的方法与技巧,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一步步引导他自己去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成为独立自觉、主动进取的人。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的陪读,主观或客观、主动或被动,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最终使孩子实现自主学习。有的家长以为,陪读就是陪在孩子身边看着他写作业、做预习,一旦发现错误就急切地指出来,甚至在孩子遇到难题时亲身上阵为其解答。

这种本末倒置的陪读非但不能收到预期效果、提高孩子成绩,反而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厌学、依赖、拖延、被动等不良学习习惯,事倍功半。所以家长要弄明白孩子处于哪种情况、清楚自己为何要陪读,找准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进行陪读,重引导、重启发,切勿越俎代庖。

逐步训练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许多家长都十分看重陪读的督促作用,认为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学习才能更专心致志,实际上,陪读的督促作用可谓既有效又有限,但归根结底不是长久之计,关键还是在于一个度的问题。

一旦过度陪读,不但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甚至会弱化孩子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自我约束力和独立能力。所以家长应在陪读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按部就班地训练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克服学习过程中枯燥、艰深等困难情绪,适时点拨、有序引导,最终使孩子不用陪读也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让孩子轻松、自信地挖掘学习乐趣  学习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孩子在其中不但能够获得知识,还能获得思考的乐趣和克服困难的成就感。

陪读的效果之所以不好,在于家长没有掌握陪读的艺术,不是心怀恨铁不成钢的急切情绪,没有给予孩子思考的空间,造成其压力感和畏惧心;就是过分强调题目的对错、分数的高低,使孩子模糊了学习的根本目的,好像是为成绩而学、为家长而学……长此以往,孩子又如何挖掘学习的乐趣?如何树立独立性的自信心?如何体会到自主思考的成就感?所以家长一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口吻,切勿为孩子带来压力;二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不要把陪读变成监管,把纠错变成责骂,使孩子将对陪读形式的反感情绪蔓延到学习本身。

《孩子》观点:——陪读的目的是为了不再陪读  林 嘉  陪读不是提高孩子成绩的法宝,更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不分析情况、不讲究方法,家长花在陪读上的时间和心力是不会和孩子的成绩成正比的。孩子的成长、成才,归根结底重在自身的自学力和自控性,这是人最终走向成功的根本原因,所以家长在陪读的过程中,必须谨记几点关键——

一、不能为陪读而陪读,更不能因为别人陪读所以自己陪读,孩子天赋各异,因材施教才是永恒真理。

二、陪读只是方法而非目的,只有帮孩子逐步实现从外在奖励向内在奖励转变,才能建立孩子独立自主的自信心和行动力。

三、切勿以爱的名义阻碍孩子发展自学能力的机会,只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帮助孩子最终实现好学习、会学习、爱学习!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